學生工作
學生動态
首頁 >> 學生工作 >> 學生動态 >> 正文
聆聽鐵人故事 | “紅色薪火”理論宣講團優秀作品展播
發布日期:2022-10-30 點擊數:

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的“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,着力講好黨的故事、革命的故事、英雄的故事,厚植愛黨、愛國、愛社會主義的情感,讓紅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傳承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伟德bevictor中文版“紅色薪火”理論宣講團特推出“聆聽鐵人故事”理論宣講欄目,旨在讓數科學子繼續大力弘揚大慶人艱苦創業、接力奮鬥的精神;讓數科學子繼續大力弘揚大慶人敢于善于轉化發展條件的精神;讓數科學子繼續大力弘揚大慶人講求科學、“三老四嚴”的科學求是精神;讓數科學子繼續大力弘揚大慶人胸懷全局、為國争光、為民族争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奉獻精神。

宣講人

2021級數學三班劉琳

鐵人故事(四)

1962 年冬季,《戰報》發表了物資供應指揮部朱登奎創造了“五五定位法”的消息。人們形容說:“實現五五化,倉庫開新花。你若不知數,五五會說話。”

會戰初期,材料保管和發放存在許多問題:沒有像樣的倉庫和料場,大量物資、器材堆放在鐵路沿線上;每天到貨量大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管理十分困難;每名保管員管理幾百項甚至上千項器材,業務不熟悉,常出現發料不及時或串規格等毛病,拖延用戶的提料時間。1961 年在“清産核資”整理倉庫活動中,按材料、設備的類型做了大體歸整和分倉管理,起到了規範作用。但每個人管理的器材都是一大堆,很難做到一目了然,心中有數。1962 年,全油田建立崗位責任制時,有的同志提出:“要進行徹底的規範管理,明确責任,實行以小化大,以零化整,一五一十的管理方式。”這個建議對保管組組長朱登奎啟發很大,從此,他開始着魔似地琢磨起來。

朱登奎每天天一亮就到料場試擺。一會把鑽頭搬上搬下,一會把齒輪颠來倒去,一會又面對閘門發呆。一次,他走在路上看見一堆不大不小的鵝卵石,居然翻來倒去,擺了一個多小時。在家裡吃飯時,愛人端上窩窩頭,他把窩窩頭擺來擺去,愛人以為他生了病,用手摸他的頭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各種不同大小、不同形狀的材料,讓朱登奎按五五成堆、五五成行的辦法給擺出來了。什麼大五套小五、大方套小方、齒輪梅花形、天車圓柱形等,總稱為“五五定位管理方法”。

這套方法應用後,很快在薩爾圖倉庫全面推廣,受到了保管人員的歡迎,器材數量收發準确,并且發得快,數得清。後來,朱登奎在“五五化”的基礎上,又發展出了“四号定位”的科學管理辦法。這兩套“五五化”“四号定位”管理辦法,使再大再多的倉庫在管理上都能賬物相符,以賬查物,随到随領,不會耽誤生産工作用料。經過幾年實踐完善後,朱登奎發明的方法,被推廣到整個石油戰線使用,并納入石油工業部物資管理标準之内。

宣講人

2021級數學二班趙一霖

鐵人故事(五)

1961 年 10 月 25 日,那天大風呼嘯,荒原一片迷茫。這個時候,西油庫非金屬罐裡的原油正往附近的金屬罐裡抽。維修隊隊長奚華亭正帶着工人在附近維修管道。大風中,抽油的電泵還在隆隆地工作着,晃動在大風中的電線被磨破了,打出的火花正好濺到罐口的油氣上。突然,“砰”的一聲,火苗從罐口騰起,刹那間燃起了一人多高的火焰。當維修工人們還在驚愕的時候,奚華亭已經一個箭步沖上了罐頂,同時急切地喊道:“車文江,快把蒸汽管子遞給我!”蒸汽管很快被遞了上來,他不顧一切地對着火柱猛刺,可是蒸汽管太小,控制不住燃燒的油氣。火借風勢,風助火威,火焰熊熊不止。非金屬罐起火,非同小可,它會像千百噸炸藥一樣猛烈爆炸,後果不堪設想。一場驚心動魄的人與火的搏鬥仍在繼續着。

奚華亭扔掉不頂用的蒸汽管,奮不顧身地撲向越燒越旺的火焰,脫下棉衣,猛烈地撲打,而罐内油多氣足,火勢毫不退讓。奚華亭急中生智,勇敢地用身體和棉衣緊緊捂住罐口,一串串火舌和一團團濃煙,包圍着他。

此刻,火還在燃燒着,罐體在嗡嗡響着。這是爆炸的前兆,但奚華亭毫無懼色,他用身體把罐口捂得越來越緊。他已下定決心:“甯可燒死也要保住國家的财産。”這時,罐下的工人,還有附近的職工都紛紛拿起鐵鍬,往火上揚土。奚華亭沖着下邊的人高喊:“快往我這裡揚!”土塊打在身上、頭上陣陣發疼,可他紋絲不動。

又有人拿來了水龍頭,猛烈地射向火焰。奚華亭又高喊:“不要管我,往我身上刺!”咆哮的水龍頭射向了他。一頂厚厚的帳篷,被幾十個人扯開,蓋向罐口。奚華亭又用身體緊緊壓住帳篷。帳篷寬大厚實,捂得嚴,火焰在減弱。然而,壓制之下,罐内像沉雷一樣隆隆地響着。壓在帳篷上面的奚華亭知道,此刻絕不能放松,隻有緊緊壓住,罐裡沒了空氣,才能制止燃燒。但爆炸的危險,随時存在。

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,嚣張的火勢,終于漸漸消停下來。當人們把奚華亭擡下來時,他的臉已被燒得紅一塊、紫一塊、黑一塊、灰一塊,身上還濺着火星,冒着黑煙。大家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。

宣講人

2021級數學二班馬雨露

鐵人故事(六)

1963 年底,油田急需的第一台國産 103 電子計算機買回來了。當時整個油田都沒有人摸過計算機,怎樣把它盡快調試好用起來,還是個難題。

剛剛上任的計算機組組長甘瑜光蹲在地上,望着新奇而又陌生的龐然大物琢磨了半天,覺得一無專家,二無經驗,三缺資料,沒别的路好走,還是得“遇見困難學‘兩論’,創造條件上”。他把自己手下的 13 名小夥子找來一起認真地學習了《矛盾論》。在學習和讨論中,大家認為,人的技術水平與操縱機器的需要不适應是主要矛盾。是人掌握機器呢?還是讓機器難住人呢?機器是死的,它不會因為我們水平低,就變得簡單些;但人是活的,可以去認識機器,可以通過實踐、練兵去認識和掌握機器。

怎樣練呢?甘瑜光他們“幹”字當頭,邊幹邊學。第一步,甘瑜光讓剛從學校畢業的同志講機器原理;然後再請有點實際經驗的同志,結合機器講圖紙;接着是站在機器旁講操作方法。講完馬上就幹,幹中互相檢查,幹完進行總結。就這樣,講一部分,幹一部分,弄通一部分,調試一部分,像人爬梯子一樣,步步登高,把一個個難題踩在腳下。最後僅用 50 天時間就把這台 103 電子計算機安裝調試成功,投入使用。

這是一台電子管式計算機,運轉速度慢,容量也很有限,不太适應油田的需要。一次,工作組接到了某區小層動态分析的大型任務,這個題目相當于機器容量的 60 倍。怎麼辦?經過全組分析,發現這個大題目可分成五個部分,在整體上,它比機器容量大,但分解後各個部分就比機器容量小了。大家想,整塊骨頭啃不動,就一點一點地啃。經過幾天努力,他們把這個題目編成六個程序,終于用小機器完成了大題目。

回頭總結調試和初步使用經驗時,大家把這個辦法叫作“螞蟻啃骨頭”。緊接着,他們奮戰八天,提高計算速度,把計算機的容量擴大了一倍,一台能頂兩台用。後來他們又調試成功磁心箱、光電輸入機,自己動手幹鉗工活,打了上千個孔,趕制出快速打印機的控制機櫃,使整個計算機的效率提高了 50 倍,适應了實際工作的需要。

在總結工作時,甘瑜光說:“時間是争來的,勝利是拼來的。坐等條件,千難萬阻;自己動手,馬到成功。‘螞蟻啃骨頭’,也能辦大事。”

我們心裡想的,眼裡看的,嘴上說的和手上做的要結合起來,念了一火車書,光說不幹就不是馬列主義。

上一條:喜迎二十大|伟德bevictor中文版工會舉辦“喜迎二十大,書寫新篇章”主題活動
下一條:我院開展2022年教師指導社團活動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