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揚嚴實作風專版

大慶優良傳統——“三個面向”
三個面向:面向生産、面向基層、面向群衆
王進喜是如何做到“面向基層”的?
難纏的角色
王進喜當隊長,一改過去那種坐等井位、坐等條件,什麼都要人家上門來解決的老作風,主動出擊,四處求索。為把本隊工作搞好,為了給國家多打井、打好井,有時甚至不擇手段,不怕人家說長道短,塑造了一個全新的基層幹部的形象。

當問起對當年王進喜當隊長的印象時,當年任玉門石油局副局長的焦力人笑起來,他說:“那是個難纏的角色!”
這話是褒啊還是貶呢?後來,我們弄清了“難纏”裡包含着這樣的一些内容:
出了問題到處找,鬧得大家不安生。鑽井生産是聯合作業,鑽前要裝建隊搬家安裝轉鑽具,鑽進中要人送設備工具材料,打完一口井要測試射孔再搬家,十幾個部門協同作戰。哪個環節出了毛病都影響鑽井隊的工作。一般出了問題就等着來處理。可王進喜不這樣,一旦出了問題,他立馬領人去找。哪兒出了毛病就找哪個部門。1956年在大隊當過調度,搞過材料的劉勤學說:那個時候我就覺得他事多煩人。有一次他從别的隊借兩根皮帶拿着來找我,說:‘走,到井上去看看我們的困難!’我被他拉到井上,一看真是缺兩條皮帶開不起車來。他說:‘你們光坐在屋子裡,不了解下邊的情況’。我當時就想,不是王隊長讨人嫌,而是我們工作沒跟上。”
王進喜整天到處跑,大隊有事找不着他,經常折騰調度們。王進喜要不在井上就是去找人辦事解決問題,整天行蹤不定。這樣可苦了調度們,大隊有事開會,經常得四處找他。有一次開交底會,調度員到隊上找他,說到測井去了,追到測井說已經回去了,又追到隊上說沒回來,最後找到井上見他正在井場擦絲扣。問他在井上幹啥,他說:“一個副司鑽身體不好,替他看井呢!”還有一次,在石油溝打井,他病得挺厲害就是不回家。大隊長王嘉善命令他休息。一個調度員開吉普車把他硬送回家裡。大隊長問送哪去啦?調度說送回家啦。大隊長說咱們去看看病号。可到家一看沒有,趕到井上一看,王進喜已跑回來了。劉勤學說:“他經常這樣折騰人。但我們覺得這是好樣的,和他成了好朋友!”
沒事就上材料庫,連領帶拿,叫人哭笑不得。王進喜深怕因缺料影響進尺,最愛上材料庫。見了缺的東西能領就領,不能領的硬拿,搞得材料員們拿他沒辦法。有一次不辦手續拿走了井上等用的材料,材料員一氣告到領導那裡,領導該說他确實需要,等下個月給他扣回來。天長日久知道他都是為了打好井,大家常常放他一馬。
修設備時他不僅在車間看着,還要指手畫腳提要求。鑽井作業損耗大,每口井下來都要修設備,一般的隊送去就不管了,王進喜當隊長以後,貝烏5隊修設備就不同了。他們不論是隊長,還是工人,來了就在現場不走,而且還指指點點要求個沒完。開始機修工人覺得他們難對付,可沒過多久,覺得這樣修挺好,變成歡迎他們了。在玉門搞過機修的老工人辛萬銘談起當時情況時,用一種歎服的口吻說:“王進喜看起來粗粗拉拉,但幹起工作來卻很精細。就說這修設備也和别人不一樣。他和工人們打着井就注意到哪個東西有毛病,毛病出在哪裡,搞得一清二楚,停了鑽甩設備時把有毛病的放一堆,立馬送進機修廠。去的工人心裡有數,一說我們就明白了省得拆這拆那看,耽誤時間又修不好。去的人等在現場,修好了拉起就走,直送新井。所以我們都說人家5隊連機修都在搶進尺。”
王進喜這種紮根在基層,積極為基層創造條件的嚴實作風,不僅使5隊的工作大有起色,還對整個鑽井工作起了個帶動作用。餘群力說:“王進喜敢想敢幹,有股不服輸的勁頭,認真負責,又一個勁地往前闖,形成了一種沖擊力。不僅把本隊工作沖上去了,也沖擊了慢慢磨’的習慣思想,沖擊了我們領導機關四平八穩的老作風。他的不安分,攪得大家不安生,給整個工作帶來了活力。